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机构介绍
国家非遗望江挑花
发布时间:2025-08-17来源: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浏览:97 次
【字体大小:

在古雷池大地上,有一株草根工艺奇葩—望江挑花。这一传统艺术起源于唐代,千百年来衍生的各类艺术品,文化底蕴深厚,创意独特,构图精美,内涵丰富,寓意深沉,是望江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

望江挑花 2006 年被公布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 年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9 年、1982 年、2000 年,望江挑花三次作为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进入人民大会堂装饰安徽厅,也曾作为民间艺术品赠送国际友人, 2022 年入选外交部外交礼品。

投资 2000 余万元新建的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承基地就坐落我校,基地占地面积 8000 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 5000 余平方米,使用面积 2000 余平方米。望江挑花展馆收藏望江挑花作品 800 件(幅),以挂件、摆件为主。展馆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研学旅行、参观学习的人数超 1 万人次。

望江挑花的艺术特点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土、特、奇、古。

土—乡土气浓、俗中见雅。望江挑花从原料到成品,都是由农家手工操作而成,乡土气息浓厚。选材时用在青色布上用白线绣花或者在白色布上用青线绣花,成品一清二白,清清白白。望江挑花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乡土艺术,更传承了雷池故地上质朴乡土情怀,高尚的为人品质。

特——针法独特、正反有趣。用双面十字针绣制的望江挑花,从正面看反面看一模一样,表里如一,这是四川挑花、湖北挑花、云南挑花、贵州挑花无法比及的独特技法。

奇——新颖别致、花中套花。花中有物,物中有花,含意深刻。工作台上,挑花女针尖绕画卷,巧指舞芭蕾,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古——地方特色、古朴典雅。雷池故地古属“吴头楚尾”,吴楚文化是望江挑花的深厚底蕴。

望江挑花的传统技法分挑、钻、游、织、滚、敲、包、绣八种,每种技法风格各异,各有妙处,详细观之,正反成趣,这是别于其它挑花之所在。

挑:也称十字针,又分单面十字针和双面十字针。单面十字针,一面以十字交叉线构图,另一面以一字连线构图。双面十字针则以双面十字交叉线构图,俗称“架花”,清新明快,正反成形。

钻:即在经纬布上,沿着经向或纬向,根据图案的需要正反密铺而成。每针所跨纱数视图案的需要而定。成形后的图案色彩正好两面相反,互为阴阳,似提花效果,规范而厚重。

游:以双勾和游线的方式形成图案,正反相同,两面一致,每针所跨纱数一致。

织:将同色或多色经线梳理好,用另一种颜色作纬线以梭挑织,形成的效果与提花一致,图案正好两面颜色相反,一面清新,一面厚重,各有特色。

滚:用细布转成长条,按纱盘花,正面凸花,反面是凹花,立体感强,形象逼真。

敲:用于敲边,其中又有纳、绞、做、贴多种敲法,灵活多变,图象活泼。

包:是按布的经纬包出两面凸出的图象,古朴典雅。

绣:与苏州刺绣不同,它是用几把针数纱制作,两面同是凸起的花。我校面向教师开设了望江挑花研修班研究学习挑花图纸的 PS 设计

技术,面向社会文化艺术等专业开设了望江挑花课程,面向其它专业组建了望江挑花兴趣社团。每逢节假日师生挑花社团如火如荼。

我校师生先后组团参加了黄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第十二届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中国昆明特色旅游商品展,杭州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上 海“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等重要文化盛会。师生挑花作品先后获安庆市十佳文化创意产品奖,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传统工艺美术创新设计一等奖;挑花教师汤彩霞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摘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生代传承人手艺之星金奖。2022 年 8 月我校选送的望江挑花系列工艺包参加全国旅游特色商品大赛喜获银奖。

2024年4月 我校汤彩霞、何冬霞挑制的《狮子滚绣球手拿包》参加第三届FA国际前沿创新艺术设计(中国赛区)大赛,荣获大赛铜奖,这是望江挑花在国际大赛上获得的一项重大荣誉。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